离岸风险管理工具“上新” 债市高质量对外开放更进一步

2023-12-09 120660阅读

  新华财经北京11月24日电(王菁)中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对外开放再迎新举措。11月24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简称“香港证监会”)公告称,拟推出中国国债期货合约,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自2017年债券通上线以来,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国债稳步上升,对相关避险金融工具的需求日渐增加。2023年5月份,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简称“互换通”)正式上线运行,推动银行间利率衍生品市场进一步发展。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各类境外投资者参与人民币现券市场,其对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离岸金融机构、境外投资者等都对国债期货持期待态度,此次香港推出国债期货的举措符合预期,获得市场机构的积极反馈。

  业内人士表示,香港离岸国债期货的落地将进一步完善国债基准利率曲线,有助于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并降低买卖差价,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债券的国际参与度和认可度,进而推动中国债券市场持续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加强境内外市场联动 离岸国债期货聚焦中长期利率风险对冲

  据了解,香港证监会24日在官网公告称,拟推出中国国债期货合约。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简称“香港交易所”)正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建议修改相关规则。香港交易所将尽快公布相关细节和推出日期。

  公告显示,在香港推出中国国债期货,得到了中央政府和内地相关监管机构的大力支持,其能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便利其进一步参与境内国债市场,从而促进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表示,“继推出互换通和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合约后,中国国债期货合约的上市,为海外投资者增加了对冲内地资产风险的工具。这是将香港打造成为领先风险管理中心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尤其是对于用作对冲以内地资产为基础的股票和固定收益产品而言。”

  据悉,香港证监会与中国证监会此前已就跨境衍生品建立了紧密的监管合作安排,包括分享监察信息和提供法规执行协助。这些安排将有助于维护市场廉洁,并有利于更好地评估与促进中国国债期货合约的长远发展。

离岸风险管理工具“上新” 债市高质量对外开放更进一步

  渣打香港及大湾区金融市场主管曾继志对新华财经表示,“渣打香港很高兴香港拟推出中国国债期货合约,此举除了让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境内国债市场,促进内地债券市场及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外,同时亦丰富了本港人民币计价产品及离岸人币债市发展模式,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此前,渣打中国已成为国内首家获准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在华外资银行。我们将继续协助各地投资者参与内地资本市场,支持内地开放金融市场的发展。”曾继志补充道。

  中信期货研究所金融研究部副总经理、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员张菁对新华财经表示,“香港离岸国债期货的开通是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料其将和互换通形成合力,帮助外资机构对冲利率风险。未来,互换通或主要聚焦于中短期限的利率对冲,离岸国债期货或主要聚焦于中长期的利率对冲。”

  另一方面,香港离岸国债期货有助于加强境内外市场的联动。张菁解释称,“参与人民币债券交易的境外投资者在境内外市场进行操作必然会增强两个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有利于提高国债现货市场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促进形成完整、准确、可靠的国债利率体系,推动形成离岸人民币价格曲线。此外,由于国内和香港国债期货交易规则和时间的不同,境内投资者可以通过观测香港市场的表现来作为境内市场情绪的参考,从而通过情绪方面的传染来加强境内外市场的联动。”

  回顾香港债券业务的发展历程,国家财政部自2009年开始连续15年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央行亦已建立在港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常态机制。从2021年开始,深圳市人民政府连续三年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海南省人民政府亦于2022年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进一步丰富了香港市场人民币金融产品。

  同时,为支持更多内地地方政府在香港发债,香港立法会通过了香港政府的建议,将豁免利得税的优惠涵盖所有内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港发行的债务票据,并已于今年3月31日起生效。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亦带头发行人民币债券以推动市场创新和持续发展。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署理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浩濂此前介绍,今年六月,香港财库局在政府绿色债券计划下成功发行接近60亿美元等值的绿色债券,其中包括150亿人民币绿色债券。

  债市开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首批离岸国债期货参与机构或以配置型为主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成效显著,2002年我国开始允许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交易所市场债券,是我国债券对外开放的起点,之后随着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CIBM Direct(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投模式下直接交易服务)、债券通以及互换通的开通,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参与我国债券市场,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也不断提升,利率风险管理需求也不断增强。

  11月中旬,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清算所、中央结算公司和债券通公司相继披露的境外机构10月份持有境内债券相关数据均有所增长,部分指标连续两个月回升,显示出境内债市与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在此情况下,香港离岸国债期货的开通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国国债对外开放的程度。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24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4%。从券种看,境外机构的主要托管券种是国债,托管量为2.08万亿元,占比64.2%;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债,托管量为0.72万亿元,占比22.2%。按月度变化来看,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规模已经连续两个月回升,此前8月和9月数据的增幅分别为100亿元和500亿元。

  中央结算公司同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债券总量28619亿元,分渠道来看,“全球通”渠道托管量为22763.14亿元,“债券通”渠道托管量为5855.86亿元,“全球通”渠道占比为79.54%。与9月末相比,托管量增加372.75亿元,其中“全球通”增加214.71亿元,“债券通”增加158.04亿元。

  从交易状况来看,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数据显示,10月份,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约为1.17万亿元,日均交易量约为650亿元。中央结算公司数据则显示,境外机构当月交易结算总量为11180.76亿元。其中,“全球通”渠道现券交易结算量为3127.74亿元,质押式回购交易结算量为1871.14亿元,买断式回购交易结算量为69.85亿元,共计5068.73亿元;而“债券通”渠道当月的现券交易结算量为6112.04亿元。

  外资对人民币债券庞大的持仓量和交易量使得其对利率风险管理的需求急剧上升。今年7月份,在债券通正式开通六年之际,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就曾指出,债券通“北向通”投资约四成交易集中在5年或以上期限的债券,缺乏有效途径对冲相关利率风险,对国债期货有很大需求。

  从国内现券市场外资结构来看,据新华财经统计,截至11月23日,配置型外资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占比约为80%,其中主要以境外银行、境外央行和境外保险公司为主;交易型外资机构的数量较少,主要包括境外证券公司、境外基金公司和境外其他资产管理机构。

  张菁认为,后续离岸国债期货的参与机构或呈现“配置型机构为主、交易型机构为辅”的特征。其中,配置型的客户或主要包括已经通过债券通持有国内债券现货的银行、券商、QFII、保险、一些主权机构和基金公司等;而交易型客户或主要包括主动型基金、量化基金和自营交易机构。

  从交易策略的角度来看,张菁进一步预测称,“配置型机构可能主要关注利率风险管理和现券替代,交易型机构或主要关注套利策略和方向型策略。除了利率风险管理的需求外,一部分配置型机构或会使用离岸国债期货作为现券的替代,起到降低资金成本的作用。交易型机构可以做跨市场或者跨品种的套利策略,而对于量化基金和自营交易机构等机构或需在市场成熟后参与规模才能上去。”

  展望后续,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新华财经表示,“一直以来,人民币债券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投资选择,依托其与全球市场之间的相对独立性,有助于分散投资风险。监管层倾听国际投资者声音、不断完善国内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预计随着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持续加深,国际债券投资者将不断增加对境内人民币债券的配置。”

推荐阅读:

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持续增长 三六零“安全即服务”云产品抢占先机

银川至迪拜航线正式复航

奇富科技徐庆宏:出实招下重拳 打击金融黑灰产需合力共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资本动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